4月9日,以“重走黃河大合唱創作路”為主題的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2024年“五洲同聲唱黃河”尋訪活動走進黃河壺口瀑布旅游區,尋訪團成員們重訪“黃河大合唱”創作靈感誕生地,共話“黃河大合唱”的傳承和發揚,齊唱《黃河大合唱》時代強音。
本次活動由海內外二十多個團體共同倡議發起,陜旅集團、中共宜川縣委、宜川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主題尋訪活動共分為《重走·黃河大合唱靈感誕生地》《傳唱大合唱·煥發新時代》《回眸·黃河大合唱歷史訪問》三個部分。
尋訪團成員包括《黃河大合唱》歌詞作者光未然(原名張光年)之子張安東、侄子黃平、侄女黃煒,以及抗敵演劇三隊隊員的后人、研究《黃河大合唱》學者、海內外指揮家、歌唱家共200余人,大家沿著當年《黃河大合唱》的創作地黃河壺口瀑布、宜川縣圪針灘古渡口等地進行尋訪,追溯《黃河大合唱》的創作源頭,重溫了歷史場景。
在壺口瀑布景區,尋訪團成員觀看了大型交響實景演出《黃河大合唱》視頻,與宜川中學合唱團一同現場演唱《黃河大合唱》經典片段,咆哮的壺口和激昂的歌聲此起彼伏。
在“重走黃河大合唱創造之路”訪談中,《黃河大合唱》歌詞作者光未然之子張安東、侄子黃平、侄女黃煒向大家分享了《黃河大合唱》歌曲背后的故事,以及光未然先生創作這首歌曲的心路歷程。
光未然之子張安東接受采訪
“85年前,父親和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并于1939年首演,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85年后,我們在黃河壺口瀑布《黃河大合唱》靈感誕生地再次唱響,更具有不同的意義和心情?!睆埌矕|說,《黃河大合唱》之所以能經歷85年仍然被大眾所熱愛,說明它有很強的民族精神感染力和藝術感染力,對于全球華人都有非常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澳大利亞黃河合唱團成員張大偉、康海鎬
來自法國巴黎之春合唱團團長吉祖英、副團長李玉,澳大利亞黃河合唱團成員張大偉、康海鎬,臺灣大愛合唱團成員黃慶鉆等幾位嘉賓也分別暢談了《黃河大合唱》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兩岸一家親,多國華僑共同唱響《黃河大合唱》,一同領略黃河怒濤,齊聲唱響歷久彌新的民族之聲。最后,活動在歡樂的篝火晚會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