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六月,石榴似火。在《云橫秦嶺》的山水清音與《關中,關中》的人文詠嘆余韻未消之際,“心隨陜旅 傾聽秦漢”首屆民族音樂季即將迎來重磅之作——6月13日,大型民族管弦樂音樂會《絲路之聲》將在西安·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中心·音樂廳震撼首演。
這部由“金鐘獎”得主王云飛傾心創作,指揮大師劉沙執棒,眾多藝術家攜手陜西民族樂團、陜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西安石油大學合唱團共同演繹的音樂巨制,將以三個篇章七首曲目,織就一幅橫跨東西的絲路音畫,讓兩千年的絲路文明在當代藝術中續寫傳奇。 《絲路之聲》音樂會的創作靈感,源自陜西旅游集團出品的大型國風百老匯音樂劇《絲路之聲》。相同的主題,不同的藝術形式——陜旅集團與陜西民族樂團再度深挖絲路文化內涵,將“絲路之聲”傳向更廣闊的世界。 兩千年前,張騫手持漢節走出長安城門,開辟的不僅是一條商貿通道,更是一條文明交融的血脈。絲綢之路的繁榮發展,見證了古代中國與世界的深度互動:中國的絲綢、瓷器、造紙術西傳,西域的葡萄、胡樂、天文學東漸,這種雙向的文化饋贈,成就了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文明對話范例之一。今天,“一帶一路”倡議繼承古絲路精神,為沿線國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經濟合作之外,更珍貴的是民心相通——《絲路之聲》正是這種新時代文明對話的藝術見證。 琵琶源自波斯,經絲路傳入中原;嗩吶來自阿拉伯,在絲綢之路上完成了從軍樂到民樂的華麗轉身;二胡的變遷,則見證了草原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碰撞融合。這些異域樂器沿著絲綢之路跋山涉水,在中原大地上生根發芽,經過無數代藝人的改良創新,最終成為中國民族音樂的代表。 《絲路之聲》的創作目的不僅是譜寫動人旋律,更要通過樂器講述文明對話的歷史,音樂會的每一次發聲都在續寫東西方交流的新篇章,每一件樂器都是鮮活的絲路史書,每一根琴弦都銘刻著文明互鑒的印記。
《絲路之聲》通過三個篇章展現絲路宏大主題:“物之聲”以《馬》《絲》曲目,再現商旅往來、物阜民豐的盛景;“樂之聲”《融》《炫》曲目通過琵琶、中阮,以及馬頭琴、巴樂曼、冬不拉、手鼓、薩塔爾等絲路沿線樂器的對話,展現藝術交融的豐碩成果,演繹“和而不同”的文明觀;“情之聲”則通過《平安》《璀璨之光》《世界之門》曲目,將情感升華至人類共同追求,展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宏愿。 屆時,來自中央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以及新疆、內蒙古專業院團的眾多藝術家們,將與陜西民族樂團、陜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共同奏響恢弘“絲路之聲”,引發不同文明的心靈共鳴。
樂從絲路來,今歸長安去。在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絲路之聲》用當代藝術語言續寫千年文明對話,以最具特色的民族音樂,譜寫絲路開放包容的新篇章。 6月13日19:45,“心隨陜旅 傾聽秦漢”民族音樂季誠摯邀請您蒞臨西安·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中心·音樂廳,讓我們相聚絲路起點,聆聽《絲路之聲》。當旋律響起,縱使時光流轉、滄海桑田,唯有音樂承載的友誼歷久彌新! 【掃描圖片二維碼即可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