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西安10月20日電(記者 高琦)由邊緣產業突進至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中國旅游業在改革開放40年里,與國家經濟發展共榮,實現了華麗嬗變。與之相應,作為中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助推者,全國省級國有旅游集團也探索出了從單兵作戰到聯盟聚力、共搭平臺、共享機制的發展道路。
10月19日,全國省級國有旅游集團聯盟的重要對話平臺---2018第二屆中國旅游目的地暨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大會在西安開幕。大會以資源整合、合作交流促進中國文旅產業大發展,以融合發展、共建共享開創行業發展新藍海。
集聚聯盟力量 助推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實現新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旅游發展呈現強勁活力,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不斷穩固,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測算顯示,中國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綜合貢獻和社會就業綜合貢獻均超過1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過去三年,我國旅游綜合出口占國民經濟出口總額的比重約6%,我國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地位。
市場走俏,聚焦旅游業發展新未來,2017年10月,全國省級國有旅游集團聯盟正式成立。這是全國首個省級國有旅游集團交流合作平臺,也是全國旅游界規格最高、實力最強的資源共享平臺。聯盟致力于形成聯動機制,實現優勢互補、資源整合、信息共享、抱團發展,開創中國旅游產業的新格局。
在全國省級國有旅游集團聯盟的指導下,大會發布《2018中國旅游目的地發展報告》、《2018中國實景演藝發展報告》,為中國旅游目的地建設和文旅融合發展提供參考和指南;為更好搭建行業交流合作、投資共享平臺,大會遴選全國最具特色及代表性的優質文旅項目,以現場路演等創新形式進行展示,與來自全國多家投資機構實現項目對接。同時,借助大會契機,聯盟成員單位簽訂了包括文旅融合項目合作、旅游目的地的共同開發、旅游振興鄉村項目等5個維度的合作協議,以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
陜西省國資委黨委委員、文資局局長陳小軍在發言中認為,旅游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成為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幸福產業。面對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全域旅游、優質旅游的時代背景以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為導向,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
“借此大會讓我們聯成一個網絡,共同推動中國旅游界凝聚成一股合力,而這股合力為市場所需要,為游客所需要,為時代所需要。”大會東道主,陜西旅游集團董事長周冰在大會開幕致辭中充滿希冀。
精英聚力 打通文旅融合升級“大動脈”
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組建文化和旅游部,以文強旅、以旅興文,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必將開啟文化與旅游大融合發展的全新時代。
本屆大會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格局 文旅融合創新大未來”為主題,吸引了國內外數十位旅游業界精英大咖,創新性地通過“政策解讀+行業交流+案例分享+旅游產品展示+權威發布+頒獎儀式+合作簽約+項目考察”等多種形式,圍繞中國旅游目的地暨文化旅游產業融合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以“文旅融合”貫穿始終,深度挖掘文旅融合創新,以期推動中國旅游目的地發展再上新臺階。
“圈層”、“跨界”、“多維”……來自文化、旅游、互聯網、演藝等行業的精英大咖針對行業發展痛點、難點各抒己見,以新名詞引擎新趨勢,以新思維普及新概念,思維碰撞,創意火花迸放,從品牌營銷到文旅演藝,為文旅融合、產業升級探索破題之法,提供發展新方向。
共建共享 開創文旅融合新藍海
作為本次大會的重頭戲,會上發布了《2018第二屆中國旅游目的地暨文榮產業融合發展大會西安宣言》,宣言指出,中國已經進入文旅融合新時代,推進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滿足人民需求的必要之舉,是催生產業發展新格局、打造文化旅游升級版、促進旅游供給側改革的必經途徑和重要方向。
宣言倡議,要搶抓機遇,加強資源整合力度,深化交流合作,建立共建共享長效機制,切實引領中國旅游目的地建設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方向;要以項目合作和產品打造為立足點和根本途徑,搭建共享投融資平臺,拓展多元投融資渠道,構建中國文旅精品項目“孵化器”;要在立足旅游消費需求基礎上,要不斷創造新的生產要素,形成新的要素組合,進一步推動細分領域旅游產品和服務的發展,開發更多新的旅游產品與業態、模式以及相關產業等。
雖然省級旅游集團在面臨著巨大的旅游市場的同時,也存在體制、機制上的諸多制約,但大會最后,隨著河北旅游投資集團作為輪值主席單位鄭重接過第三屆大會會旗,全國省級國有旅游集團聯盟必將持續發展,建立起更完善的機制,搭建更多樣的平臺,以更優質的資源集聚,助推中國旅游開創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