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旅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任公正接受了“人民文旅”推出的特別策劃《人民文旅對話》人物訪談欄目專訪,揭秘古城西安網紅模式背后如何帶動當地文旅產業提質升級,分享前沿思考,促進行業共生。
任公正認為,西安既可以是網紅城市,也仍然是千年古都,這兩個身份并不互相矛盾?!敖陙?,各大城市的商業模式也受到互聯網消費的影響,各大商城紛紛退出市場,城內的商業模式在凋零,如何吸引人流、促進消費,如何在新時代打造陜西旅游的IP,西安責無旁貸?!比喂谠L談中強調,“能‘紅’是因為關注度高。但是,關注度高只是第一步,在吸引了人們的關注度之后,我們一定要打造適齡的旅游產品關注當代的年輕人在關注什么,他們希望得到什么樣的旅游體驗,這是作為旅游專業公司開發旅游產品必須均衡的原則。”
任公正:陜旅集團作為省屬文旅企業,成立之初就肩負著陜西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任,省委、省政府也對陜旅集團寄予厚望,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展現周秦漢唐在陜西的文化遺存。因為陜西南北地形狹長,陜南、陜北、關中文化自然景觀差距很大,所以在陜南我們依托自然景觀的綠色文化,關中一線依托于周秦漢唐的歷史文化展示,延安是以紅色文化的展示,構架了陜西的王字形布局。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陜旅集團對紅色旅游的打造,陜旅集團在延安的紅色板塊為例,我們做了一系列的新時代的文化旅游的展示和表現。
我們在圣地河谷·金延安打造西北最大規模文化主題院落民宿集群,重現了陜甘寧邊區時期的老延安街區風情,以演藝、燈光秀、文創、教育、主題雕塑群等產品,合力構建“紅色旅游+”發展模式。大型紅色歷史舞劇《延安保育院》以生活化的故事、鮮活的人物真實再現了黨在延安時期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中國首個裸眼3D特效大型藝術影畫《延安記憶》,以大型燈光影像重現了延安從一個邊陲小城發展為革命中心,從被圍困轟炸到自強自救的崢嶸歲月?!靶羞M式”大型街區常態化演藝《延安十三年》將革命故事融入老延安城街景中,以歌舞劇實景視效科技帶領游客重回革命歲月……
此外,我們還成立了山丹丹紅色文化培訓中心、中國報業協會延安新聞培訓學院,強化紅色教育質量和服務,利用技術手段打造數字化沉浸項目,豐富課程形態和體驗,持續推動紅色教育模式創新。金延安“延安紅色家風館”從紅色文化厚重的內核中提煉出家風主題,以貼近生活的內容和形式講述延安時期紅色家風故事,展現革命先輩的崇高品質和革命精神,拓展了革命紀念館群的展陳主題。正在規劃設計的紅色教育課堂《到達延安第一課》,旨在打造“行走體驗”與“落座會議討論”相結合的沉浸式感官體驗環節,讓學員親臨“現場”參與到“延安十三年”偉大歷史中,增強參與感和代入感,使紅色教育學習既嚴肅認真,又生動活潑。
陜旅集團在紅色旅游方面仍在不斷深耕,在三亞我們打造了《紅色娘子軍》劇目,受到業界的好評、游客的認同。華清宮是西安事變的發生地,于是我們又打造了以西安事變為主題的《12·12》演出……我認為,紅色文化作為我們新時代的主旋律,怎么表現怎么挖掘都不為過,這也是我們國企的擔當所在,也是我們當代陜旅人的使命和追求。
任公正:這個提案是基于陜西旅游的發展階段性而提出的。西安古城歷史文化厚重,有著1000年的建都史,依存周秦漢唐的文化,西安是歷史文化名城,一直到今天的西安古城,不管是唐皇城還是明城墻,對于外地來陜旅游的游客而言,都是極具震撼的。城墻護城河非常完整,鐘樓、鼓樓也是必去的地點。
然而,近年來,各大城市的商業模式也受到互聯網消費的影響,各大商城紛紛退出市場,城內的商業模式在凋零,如何吸引人流、促進消費,如何在新時代打造陜西旅游的IP,西安責無旁貸。
西安的遺存很多,基于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西安有了大唐不夜城,大唐不夜城的成功也是通過實踐得來的。這也說明,不是沒有市場需求,而是供給端不到位。后疫情時期,大唐不夜城依然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盡管如此,但坦率地說,它的消費模式還需要深度挖掘和探索,目前人們都在走動中,走馬觀花,還沒有停留下來。
我認為,古城西安IP的發展就是西安古城的恢復,并且要進行場景式的恢復,只有讓人住下來、閑下來,自然而然就能帶來消費模式的改變。
關于文化展示的方面還可以加強,商場可以改成博物館,陜西的館藏文物幾百萬件,如果都能做成專題博物館的話,那么來到西安一周,甚至兩周的時間,都看不完陜西的歷史遺存專題博物館,這也將成為陜西核心城市西安的核心吸引力。
同時,隨著今年的2月22號,長達15年的“引漢濟渭”控制性工程的貫通,長江流域15億立方輸水進入關中,對“八水繞長安”景觀的重塑帶來了機遇。這對于西安文旅行業的發展而言可謂是如虎添翼,盡管地處西北地區,不是江南,卻勝似江南。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如何吸引當代的年輕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80、90、00后已經成為消費的主力軍,而這類人群,他們的“目光”都聚焦在網絡上。人們都說,西安不僅是古城,還是網紅城市,能“紅”是因為關注度高。但是,關注度高,只是第一步,在吸引了人們的關注度之后,我們一定要打造適齡的旅游產品關注當代的年輕人在關注什么,他們希望得到什么樣的旅游體驗,這是作為旅游專業公司開發旅游產品必須均衡的原則。
任公正:陜旅集團共打造了《長恨歌》《絲路之聲》《延安保育院》《紅色娘子軍》《黑娃演義》《12.12》等19臺大型實景演藝,《長恨歌》無疑是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從2007年到今天,17年如1日,《長恨歌》始終位列中國實景演藝第一方陣,為什么能成功?我認為基于以下幾點:
第一,歷史重現,《長恨歌》就是在歷史發生地用現代表演形式打造的場景再現;
第二,故事性,初中我們就學過《長恨歌》,它的受眾老少皆宜,它以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穿透了人心,愛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
第三,不斷創新,盡管《長恨歌》的表演形式沒有根本性的改變,但實際上,我們每年都在提升。今天我們看到的,已經是第7版的《長恨歌》,改版沒有改內容,沒有改主題,但是表現形式一直在不斷更新,適應時代、適應游客的需求;
第四,演出地點,《長恨歌》的演出地點是在華清宮,一個歷史遺存的、旅游人數基數超過500萬的景區。我們當初在打造這個節目的時候,就提出一定要注意基本游客的流轉率,第二次消費要占到第一次門票消費的15%左右,《長恨歌》達到了,旅游人數是它的基礎,這是支撐產品的關鍵。
任公正:不得不承認,疫情對旅游業的打擊是致命的。過去的兩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發生,省際之間的旅游模式受到了沖擊,由于陜旅集團旗下的幾個重點景區,目標客群都是遠途的客人,這也導致這幾個景區在這兩年以來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甚至可以說影響是致命的。
但我認為在2022年,這樣的情況會發生改觀,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人們的生活將逐步恢復常態。陜旅集團也整裝待發,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迎接八方游客來陜西。與此同時,我們也在打造省內旅游的大平臺。我們對2022年文旅市場的恢復還是充滿信心。
作為省屬旅游企業,我們除了進行數字化轉型以外,也在積極地向投資型企業轉型,這是陜旅集團未來發展的方向。陜西旅游基金,不管是自身投資的項目,還是資金管理的規模,都是全國文旅基金的第一,整個規模達到400多億,投資的項目都是穩健的支持旅游業。
疫情持續了兩年時間,前一段我看到一個報道,2022年文旅上市板塊蒸發了4800億,對相當一部分民營旅行社是致命的。
但是,陜旅集團旗下的旅行社所有員工不下崗,積極開拓新業務進行轉型。同時,陜旅旗下的景區、景點對承租商戶也執行陜西省的優惠政策,作為國有企業,陜旅集團履行了國企的擔當,我認為這也是我們國企應該做的。
充滿考驗的2021年已經過去,這一年,文旅行業伴隨著疫情的反復波動,在緊張和壓力下曲折前行。2022年,對文旅行業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陜旅集團將積極面對困難與挑戰,迎接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