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陜西日報》發布題為《圣地追尋 夢里延安》的文章,文中提及陜旅集團旗下金延安景區多臺紅色演藝項目,以紅色文化為核心,不斷豐富紅色旅游體驗的文化內涵和體驗形式,讓紅色旅游出圈又出彩。原文節選如下:
“紅色光芒照亮精神星空,紅色基因代代薪火相傳……”8月5日晚,大型紅色沉浸式歌舞劇《延安十三年》在延安市金延安旅游度假區如約與觀眾見面。
《延安十三年》編創團隊結合金延安旅游度假區南街的紅色文化和場地特點,通過紅色記憶與高科技的融合,再現了延安十三年的崢嶸歲月,帶給游客全新的、沉浸式的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文化體驗。
延安孕育和流淌著渾厚的紅色基因,一直以來,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追尋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從黃土高原的山梁溝峁間,從流淌過歲月的舊址文物間,尋找歷史的答案。
上半年,延安市旅游市場共接待國內游客1727.3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07.81億元,旅游市場接待人次、消費持續走高。
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也是孕育紅色文化的沃土。《延安保育院》以舞臺劇的形式,以鮮為人知的小故事對“延安精神”進行藝術化的解讀與傳播。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一群前線將士的子女、烈士遺孤、革命后代等特殊的孩子在延安保育院健康快樂的成長, 他們也經歷了同父輩一樣的艱難困苦和戰爭的磨難,在火與血的洗禮中慢慢的長大著……
舞臺上演員們動情演繹,臺下觀眾不知不覺間已淚濕眼眶。
“這部劇沒有直接表現宏大的戰爭題材,而是從細微處打動人心,讓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紅色精神生動呈現、深入人心,彰顯信仰之美。”《延安保育院》院長飾演者田洋說。
“歷史不是冷冰冰的,我們需要這樣的演出帶我們走進那段歲月,讓我們對延安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來自杭州的觀眾喬憶觀看演出后十分感動。
“到延安去!”曾經作為一個口號,在抗戰時期激勵著廣大熱血青年從四面八方匯聚延安。如今,紅色旅游熱持續升溫,到延安去感受紅色文化,也成為一種潮流。
眼下正值暑期,延安旅游市場游客接待量持續攀升。為了講好延安紅色故事,陜旅集團傾情打造大型紅色裸眼3D藝術映畫——《延安記憶》。
《延安記憶》由來自德國的團隊設計完成,演出用大型燈光投影的形式,依托金延安旅游度假區鐘鼓樓、山體、水景、廣場,集合聲光電、特效、虛擬山體窯洞群,講述20世紀30年代一個北京女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經歷,再現了四萬多名知識分子奔赴延安的宏大場景。
“延安蘊藏著豐富的紅色資源,我們作為文旅產業鏈鏈主企業,一直致力于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打造膾炙人口的紅色演藝作品。做好數字賦能,讓紅色文化永葆生命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陜旅集團延安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國小強說。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膾炙人口的詩句在幾代人中深情傳唱,延安是一種理想信念的象征,也是華夏兒女共同的精神豐碑,無數游客也是因此對延安心馳神往。
8月1日,紅色文化旅游發展大會暨中國旅游景區協會紅色文化旅游景區分會成立大會在延安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色文化旅游專家分享了“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經驗和成果。
此次大會從延安出發,輻射全國紅色文化旅游景區,對于整合全國紅色旅游資源,促進各地紅色文化旅游事業發展,加強紅色文化教育,深化文旅融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和長遠的積極影響。
除了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延安也有了越來越多吸引游客前往的“標簽”。
在近日發布的《中國避暑旅游發展報告》中,延安入選“2023避暑旅游優選地”。根據溫濕指數、風效指數、綜合舒適指數分析,4-9月是延安市最適宜旅游期。
夏木陰陰,涼風習習。6至8月,延安氣溫、濕度、風速均最接近于人體感覺最舒適的小氣候環境,是開展鄉村游、避暑游最佳季節。“我們到延安之后選擇住民宿,窯洞民宿很有特色也很涼快,還能感受到當地的鄉村生活和風土人情。”來自西安的游客鄧歡說。
目前,延安正推進紅色資源與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研學旅游、體育旅游、文化旅游交織滲透,不斷拓展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豐富紅色旅游體驗的文化內涵和體驗形式,讓廣大游客對紅色文旅項目從心動變行動,讓紅色旅游出圈又出彩。
聯系電話:0911-2559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