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陜西旅游集團、西安事變研究會主辦,陜西華清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承辦的紀念“西安事變”85周年文化活動在華清宮舉辦,活動由西安事變研究會副會長李建文主持,西安事變參加者的親屬代表、專家學者、退役老兵、青少年學生代表、華清宮領導班子及相關部門人員等百余人參加了活動。
本次活動以“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包含舊址紀念互動與文化研討互動兩項活動,以情景朗誦、詩歌誦讀以及專家研討會的形式,重溫歷史、緬懷先烈,不斷凝心聚力、砥礪前行、共創未來。
兵諫亭舊址紀念活動
上午10時,在兵諫亭舊址前,活動正式拉開帷幕,《12·12》西安事變影畫劇的演員們和來自臨潼區華清小學的學生代表分別朗誦表演了《夢圓在今朝 致敬“雙十二”》和《讀中國》,眾學子齊聲朗誦、氣勢雄渾、志氣干云,充盈著勿忘歷史、致敬先烈的感恩與崇敬以及勠力同心開啟新征程的自信與激情。
廣東省武警總隊原政委 雷群昆
廣東省武警總隊原政委雷群昆致辭表示,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隆重紀念西安事變八十五周年,既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又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希望廣大青少年刻苦學習、努力實踐、健康成長,早日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
陜旅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 陳小軍
陜旅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陳小軍致辭表示,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讓紅色旅游文化和西安事變前沿學術理論碰撞出更多新的火花,讓陜旅集團能夠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好紅色資源,以文化旅游獨有的表達方式,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紅色文化論壇活動
在華清宮萬壽殿舉辦的文化研討互動環節中,多位專家學者及與會嘉賓就深入研究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加強西安事變研究的整體性,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傳承紅色基因等展開對話和交流。
省委原副秘書長、省政府參事孟軍致辭表示,面對前進路上的困難與挑戰,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用心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進一步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西安事變研究會會長、楊虎城將軍之孫楊瀚還特別發來視頻致辭,他表示要繼承西安事變中所表現出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緬懷前輩即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為代表的愛國軍民為國家民族存亡所作出犧牲與貢獻。
中國政協文史館原研究室主任、編審陳海濱發來賀函,遙祝紀念大會圓滿成功。他表示希望繼續加強西安事變的資料整理和研究,讓年輕后輩們牢記“祖輩們奮斗的艱辛”。
西安事變紀念館研究館員石八民指出,西安事變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一次成功實踐,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全國范圍內的建立。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教研室主任、西安事變研究中心主任胡勇表示,40多年來西安事變的學術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仍要注重史料的多樣性、豐富性,加強西安事變研究的整體性。
陜西華清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姚新垣代表歷史發生地華清宮景區發言。他表示,華清宮因見證過上千年的王朝更替、愛恨離愁而多姿多彩,更因承載過中華民族偉大轉折的激情歲月而熠熠生輝。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征途中,華清宮要進一步保護、弘揚好景區的紅色資源、紅色文化,把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凝聚力量推動新時代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為陜西旅游譜寫更加瑰麗的新篇章。
在研討會的最后,原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再生進行發言,他表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轉折點,統一戰線是中國特有的民主制度,是全過程、全領域、全方面、最有效的民主形式。所以在未來的西安事變研究中,要繼續深挖西安事變的深刻意義,以史為鑒,讓西安事變研究做出更多貢獻。
未來,陜旅集團將繼續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發展核心理念,活化利用西安事變舊址等文化資源,有效推動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為全國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賦魂”,為陜西紅色旅游、紅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再創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