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陜西民族樂團與陜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獻上的大型原創民族管弦樂組曲音樂會《永遠的山丹丹》在北京中央歌劇院隆重上演。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盧映川,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任賢良,第十四屆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委員劉曉冰,中央芭蕾舞團黨委書記楊雄,陜西旅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冰等領導觀看演出。
本場演出由著名青年指揮家孫鵬執棒,胡琴演奏家沈誠、陜北民歌手蘇文、陜北說書非遺傳承人高永原、嗩吶演奏家王展展傾力加盟,用音樂為觀眾帶來了一幅陜北高原的風情長卷。
《永遠的山丹丹》為觀眾呈現了富有陜北音樂特色的演出形式,讓人仿佛置身千溝萬壑、遼闊壯麗的黃土高原。整場音樂會氣勢恢宏,高潮迭起,現場掌聲不斷,氣氛熱烈,激發了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不少觀眾在走出劇場時感嘆:“陜北的音樂,真是一種自在而又富有個性的音樂。”“我仿佛已經置身黃河岸邊,這是一次聽覺、感官與想象融為一體的審美體驗”。
2017年,作曲家王丹紅以“山丹丹”為意象創作了大型原創民族管弦樂組曲《永遠的山丹丹》,組曲以黨中央和毛主席在陜北工作十三年為背景,以陜北腰鼓、嗩吶、信天游、陜北說書等藝術形式,展現了世世代代生息在這片土地上的陜北人民黃土里笑來黃土里哭的生活。
王丹紅設計了八個段落的結構與主題。序曲改編自家喻戶曉的陜北民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黃鐘大呂之聲與信天游這種陜北獨有的民歌形式令人印象深刻;陜北民歌手蘇文原生態演唱的《信天游》,帶來了令人震撼的聽覺效果;《壺口斗鼓》用強勁的吹打樂展現了千面斗鼓的赫赫聲浪;民歌《祈雨》以民歌手沉郁粗曠的嗓音,唱出大旱之年百姓求雨祈雨的苦苦渴盼;《五彩的窯洞》渲染出一幅窯洞里充滿美好憧憬的畫面,為接下來的陜北說書曲牌《刮大風》營造出強烈的對照;《趕腳的人》表現的是趕腳走西口的悲愁以及女人們的思念之情,末章板胡有如華彩般的獨奏樂段,將帶有宿命感的悲情慢慢帶走;篇幅最長的樂章《朝天歌》抒發著陜北人對生活的熱愛,也讓觀眾感受到了嗩吶這一黃土高坡上獨有的音色;尾聲《永遠的山丹丹》則在令人亢奮的陜北民間高亢調子,連同強勁的吹打樂,高奏如云地結束了全曲。
大型管弦樂組曲《永遠的山丹丹》作為“奇跡·盛放 2023陜西文旅演藝綻放季”的重磅項目第三度進京,再一次展現了它的藝術魅力。它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的凝結。陜西旅游集團旗下陜西民族樂團,陜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始終致力于民族音樂的經典傳承和多元創新,創作演出一大批優秀音樂作品,展示豐富多彩的民族藝術形式。
古老傳統民間藝術正以千年傳承的原生力量從遠古走來,更以豁達、樂觀的生命精神走進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永遠的山丹丹》將帶著陜北人民的熱情與質樸,繼續在國內外的舞臺上“綻放”,花開不敗,花香四溢。